為培養學生成為廿一世紀的學習者,本校提供均衡的課程,調適課程內容,營造理想的學習環境,理順各學習階段的銜接。本校透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及策略,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啟發潛能,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並裝備學生具備國際視野,迎向世界,面向未來。此外,學校善用學生的恆常課業表現、進展性評估成績、考試成績等數據進行分析,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與教提供適時及適切的回饋,並會進一步發展「作為學習的評估」,協助學生培養對學習負責任的態度,監察自己的學習進度,並反思學習表現。

 

電子教學


本校於2018-19年度開始,於四年級開展自攜裝置 (平板電腦) 計劃 (BYOD),其後逐級延展,以回應教育政策「以資訊科技輔助學與教」的目標。各科按課程需要加入電子書進行教學,藉此提昇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並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善用電子工具,進行預習、課堂活動及相關電子功課,使學習更便利。另外,教師善用電子學習平台、應用程式及網上資源等進行多元化學習活動,提昇學習的互動性、互聯性、靈活性、協作性及延伸性,營造高互動、高參與及多展示的學習環境。透過電子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追求更深層次的知識,從而照顧個別差異,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及學會學習的能力。

 

學生利用擴增實境(AR)技術閱讀資料,進行專題研習
老師善用應用程式,提昇學生的學習動機
教師個別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
進行電子學習期間,不忘專心聆聽老師講解
電子學習模式提昇了課堂的趣味
與學生進行二人對話練習
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線上閱讀

STEAM教育

學校透過探究式科技專題活動,如︰製作紙飛機、風力車、水流動力船及跨學科STEAM專題研習周等活動,讓學生透過理論、自行組裝、測試及改良操作,體會「工程設計流程」及「設計思維」的理念,運用創新意念解決問題。學生在設定的情境,以解決生活難題為任務,運用科學探究模式學習,培養探究精神及基本工程思維。此外,學生亦能更了解科學、科技及工程於日常生活的應用,盼望日後能於真實生活情境中,發揮創意和創新精神,綜合運用不同學習範疇所學解決問題。

為增強學生綜合和應用跨學科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學校結合數學、常識、及資訊科技科的元素,於初小加入不同的編程課題,以提昇學生對編程的興趣及訓練學生運算思維及解難能力,例如Blue-Bot(「不插電」編程)、ScratchJr、Code.Org等。另外,整合高小常識科技與科學課程內容,不但學習電腦基礎知識及資訊素養,更加入了基礎編程理論(Micro:bit)及創意發明(製作),讓學生在編寫程式的過程中,有更多探索、思考及創作的機會,發展計算及邏輯思維能力。

SCRATCH 百變智能車賽況激烈
Blue-Bot逃離森林迷宮
Minecraft編程及遊戲製作
水火箭發射的一刻
在大家齊心協力下,研習成果面世了
現場學生投票選出「最佳專家組」
學生以「設計思維五元素」製作提示器
學生在午息體驗編程活動
學生自信地匯報學習成果1
學生自信地匯報學習成果2
學生自訂測試項目,充滿探究精神
學生看到自己的專題研習成果,份外有成功感
學生進行實驗,測試及比較廁紙的特性
學生製作獨一無二的紮染藝術品

全方位專題研習

 

設立全方位專題研習周,以CRT模式讓學生意識到他們才是學習的主人,透過設置情境 (Context)、設計角色 (Role) 及分派任務 (Task),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教師安排各類型活動,例如專家講座、專題討論、實地考察、腦圖製作等,引起學生對有關題目的興趣和認識;從而鼓勵學生積極討論,並引導他們找出可研究或具挑戰性的問題。教師教導學生不同的研習能力,包括訂定研習題目、搜集資料、篩選資料、設計問卷、分析資料。此外,教師更教導學生以不同方式,如︰書面報告、口頭報告、展覽、製作模型等,展示研習成果。最後,學生能對整個研習作反思和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可培養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提昇其資訊素養。學生通過跨學科學習,整合不同科目的知識,達到融匯貫通的效果。

到北區公園放鬆身心
到嘉道里農場與動物全接觸
參加「美荷樓學習體驗營」,從戲劇活動親身了解舊香港的生活環境
參觀中大未圓湖
參觀中大氣候變化博物館
設計及推廣「粉嶺一天遊」行程
實地考察龍躍頭文物徑,認識圍村的建築特色
認識我們的社區
學生到美荷樓參觀,進行專題研習
學生到社區進行訪問,提昇溝通能力
學生透過短劇宣揚愛護動物的信息
學生體驗新興運動,享受做運動的樂趣
親親爬蟲動物,認識不同動物的特性

森林課程

森林課程的課程目標

 

知識層面︰延伸課堂所學,豐富學生學習經驗

技能層面︰從大自然中以有限資源與工具解決衣、食、住、行等生活問題,訓練自理能力

態度層面︰透過一連串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協作、解難,內化勇於面對挑戰的正面信念,建立自信

森林課程已在小一至小六各級推行,讓學生能走進大自然,從經驗中學習,訓練解難能力及啟發學生的自發性。「森林課程」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在原有的正規課程中加入戶外學習元素及生活技能訓練,並將所學融入到不同的校本課程內。學生透過體驗式學習,在有限的資源下親身動手完成各項任務,同時能體會勤勞的價值,並提昇自理能力、學習欣賞自己和愛護大自然。

拔去雜草,學習種植
泵水活動,學習灌溉
考察濕地的生態環境及紅樹林的生態系統
使用不同工具生火,圍爐取暖
乘坐竹筏,體驗浮與沉的原理
透過劏魚學習魚的基本結構
學生學習如何生火
學生學習削竹製作弓箭,寓學於樂
學習掌握風向、風速,使用不同材料製作風箏
 地址: 新界粉嶺聯和墟和睦路2號
 電話: 26702257
 傳真: 26685357
Powered by Friendly Portal System v10.46